抱歉,您的浏览器无法访问本站
本页面需要浏览器支持(启用)JavaScript
了解详情 >

Nginx日志配置

前言

Nginx日志对于统计、系统服务排错很有用。

Nginx日志主要分为两种:access_log(访问日志)和error_log(错误日志)。通过访问日志我们可以得到用户的IP地址、浏览器的信息,请求的处理时间等信息。错误日志记录了访问出错的信息,可以帮助我们定位错误的原因。

access_log

​ 访问日志主要记录客户端的请求。客户端向Nginx服务器发起的每一次请求都记录在这里。客户端IP,浏览器信息,referer,请求处理时间,请求URL等都可以在访问日志中得到。当然具体要记录哪些信息,你可以通过log_format指令定义。

语法

1
2
access_log path [format [buffer=size] [gzip[=level]] [flush=time] [if=condition]]; # 设置访问日志
access_log off; # 关闭访问日志
  • path 指定日志的存放位置。
  • format 指定日志的格式。默认使用预定义的combined。
  • buffer 用来指定日志写入时的缓存大小。默认是64k。
  • gzip 日志写入前先进行压缩。压缩率可以指定,从1到9数值越大压缩比越高,同时压缩的速度也越慢。默认是1。
  • flush 设置缓存的有效时间。如果超过flush指定的时间,缓存中的内容将被清空。
  • if 条件判断。如果指定的条件计算为0或空字符串,那么该请求不会写入日志。

另外,还有一个特殊的值off。如果指定了该值,当前作用域下的所有的请求日志都被关闭。

作用域

​ 可以应用access_log指令的作用域分别有http,server,location,limit_except。也就是说,在这几个作用域外使用该指令,Nginx会报错。

​ 以上是access_log指令的基本语法和参数的含义。下面我们看一几个例子加深一下理解。

基本用法

该例子指定日志的写入路径为/var/logs/nginx-access.log,日志格式使用默认的combined。

1
access_log /var/logs/nginx-access.log

该例子指定日志的写入路径为/var/logs/nginx-access.log,日志格式使用默认的combined,指定日志的缓存大小为32k,日志写入前启用gzip进行压缩,压缩比使用默认值1,缓存数据有效时间为1分钟。

1
access_log /var/logs/nginx-access.log buffer=32k gzip flush=1m

自定义日志格式

Nginx预定义了名为combined日志格式,如果没有明确指定日志格式默认使用该格式:

1
2
3
log_format combined '$remote_addr - $remote_user [$time_local] '
'"$request" $status $body_bytes_sent '
'"$http_referer" "$http_user_agent"';

如果不想使用Nginx预定义的格式,可以通过log_format指令来自定义。

语法
1
log_format name [escape=default|json] string ...;
  • name 格式名称。在access_log指令中引用。
  • escape 设置变量中的字符编码方式是json还是default,默认是default。
  • string 要定义的日志格式内容。该参数可以有多个。参数中可以使用Nginx变量。

下面是log_format指令中常用的一些变量

$args #请求中的参数值
$query_string #同 $args
$arg_NAME #GET请求中NAME的值
$is_args #如果请求中有参数,值为”?”,否则为空字符串
$uri #请求中的当前URI(不带请求参数,参数位于$args),可以不同于浏览器传递的$request_uri的值,它可以通过内部重定向,或者使用index指令进行修改,$uri不包含主机名,如”/foo/bar.html”。
$document_uri #同 $uri
$document_root #当前请求的文档根目录或别名
$host #优先级:HTTP请求行的主机名>”HOST”请求头字段>符合请求的服务器名.请求中的主机头字段,如果请求中的主机头不可用,则为服务器处理请求的服务器名称
$hostname #主机名
$https #如果开启了SSL安全模式,值为”on”,否则为空字符串。
$binary_remote_addr #客户端地址的二进制形式,固定长度为4个字节
$body_bytes_sent #传输给客户端的字节数,响应头不计算在内;这个变量和Apache的mod_log_config模块中的”%B”参数保持兼容
$bytes_sent #传输给客户端的字节数
$connection #TCP连接的序列号
$connection_requests #TCP连接当前的请求数量
$content_length #”Content-Length” 请求头字段
$content_type #”Content-Type” 请求头字段
$cookie_name #cookie名称
$limit_rate #用于设置响应的速度限制
$msec #当前的Unix时间戳
$nginx_version #nginx版本
$pid #工作进程的PID
$pipe #如果请求来自管道通信,值为”p”,否则为”.”
$proxy_protocol_addr #获取代理访问服务器的客户端地址,如果是直接访问,该值为空字符串
$realpath_root #当前请求的文档根目录或别名的真实路径,会将所有符号连接转换为真实路径
$remote_addr #客户端地址
$remote_port #客户端端口
$remote_user #用于HTTP基础认证服务的用户名
$request #代表客户端的请求地址
$request_body #客户端的请求主体:此变量可在location中使用,将请求主体通过proxy_pass,fastcgi_pass,uwsgi_pass和scgi_pass传递给下一级的代理服务器
$request_body_file #将客户端请求主体保存在临时文件中。文件处理结束后,此文件需删除。如果需要之一开启此功能,需要设置client_body_in_file_only。如果将次文件传 递给后端的代理服务器,需要禁用request body,即设置proxy_pass_request_body off,fastcgi_pass_request_body off,uwsgi_pass_request_body off,or scgi_pass_request_body off
$request_completion #如果请求成功,值为”OK”,如果请求未完成或者请求不是一个范围请求的最后一部分,则为空
$request_filename #当前连接请求的文件路径,由root或alias指令与URI请求生成
$request_length #请求的长度 (包括请求的地址,http请求头和请求主体)
$request_method #HTTP请求方法,通常为”GET”或”POST”
$request_time #处理客户端请求使用的时间,单位为秒,精度毫秒; 从读入客户端的第一个字节开始,直到把最后一个字符发送给客户端后进行日志写入为止。
$request_uri #这个变量等于包含一些客户端请求参数的原始URI,它无法修改,请查看$uri更改或重写URI,不包含主机名,例如:”/cnphp/test.php?arg=freemouse”
$scheme #请求使用的Web协议,”http” 或 “https”
$server_addr #服务器端地址,需要注意的是:为了避免访问linux系统内核,应将ip地址提前设置在配置文件中
$server_name #服务器名
$server_port #服务器端口
$server_protocol #服务器的HTTP版本,通常为 “HTTP/1.0” 或 “HTTP/1.1”
$status #HTTP响应代码
$time_iso8601 #服务器时间的ISO 8610格式
$time_local #服务器时间(LOG Format 格式)
$cookie_NAME #客户端请求Header头中的cookie变量,前缀”$cookie_”加上cookie名称的变量,该变量的值即为cookie名称的值
$http_NAME #匹配任意请求头字段;变量名中的后半部分NAME可以替换成任意请求头字段,如在配置文件中需要获取http请求头:”Accept-Language”,使用$http_accept_language即可
$http_cookie
$http_host #请求地址,即浏览器中你输入的地址(IP或域名)
$http_referer #url跳转来源,用来记录从那个页面链接访问过来的
$http_user_agent #用户终端浏览器等信息
$http_x_forwarded_for
$sent_http_NAME #可以设置任意http响应头字段;变量名中的后半部分NAME可以替换成任意响应头字段,如需要设置响应头Content-length,$sent_http_content_length即可
$sent_http_cache_control
$sent_http_connection
$sent_http_content_type
$sent_http_keep_alive
$sent_http_last_modified
$sent_http_location
$sent_http_transfer_encoding
示例

下面演示一下自定义日志格式的使用

1
2
3
4
access_log /var/logs/nginx-access.log main
log_format main '$remote_addr - $remote_user [$time_local] "$request" '
'$status $body_bytes_sent "$http_referer" '
'"$http_user_agent" "$http_x_forwarded_for"';

​ 我们使用log_format指令定义了一个main的格式,并在access_log指令中引用了它。假如客户端有发起请求:https://suyunfe.com/,我们看一下我截取的一个请求的日志记录:

1
2
3
112.195.209.90 - - [20/Feb/2018:12:12:14 +0800] 
"GET / HTTP/1.1" 200 190 "-" "Mozilla/5.0 (Linux; Android 6.0; Nexus 5 Build/MRA58N)
AppleWebKit/537.36 (KHTML, like Gecko) Chrome/63.0.3239.132 Mobile Safari/537.36" "-"

​ 我们看到最终的日志记录中$remote_user$http_referer$http_x_forwarded_for都对应了一个-,这是因为这几个变量为空。

error_log

错误日志在Nginx中是通过error_log指令实现的。该指令记录服务器和请求处理过程中的错误信息。

语法

配置错误日志文件的路径和日志级别。

1
2
3
error_log file [level];
Default:
error_log logs/error.log error;
  • 第一个参数指定日志的写入位置。

  • 第二个参数指定日志的级别。level可以是debug, info, notice, warn, error, crit, alert,emerg中的任意值。可以看到其取值范围是按紧急程度从低到高排列的。只有日志的错误级别等于或高于level指定的值才会写入错误日志中。默认值是error。

基本用法

它可以配置在:main, http, mail, stream, server, location作用域。

1
error_log /var/logs/nginx/nginx-error.log

例子中指定了错误日志的路径为:/var/logs/nginx/nginx-error.log,日志级别使用默认的error。

open_log_file_cache

​ 每一条日志记录的写入都是先打开文件再写入记录,然后关闭日志文件。如果你的日志文件路径中使用了变量,如access_log /var/logs/$host/nginx-access.log,为提高性能,可以使用open_log_file_cache指令设置日志文件描述符的缓存。

语法
1
open_log_file_cache max=N [inactive=time] [min_uses=N] [valid=time];
  • max 设置缓存中最多容纳的文件描述符数量,如果被占满,采用LRU算法将描述符关闭。
  • inactive 设置缓存存活时间,默认是10s。
  • min_uses 在inactive时间段内,日志文件最少使用几次,该日志文件描述符记入缓存,默认是1次。
  • valid:设置多久对日志文件名进行检查,看是否发生变化,默认是60s。
  • off:不使用缓存。默认为off。
基本用法

它可以配置在http、server、location作用域中。

1
open_log_file_cache max=1000 inactive=20s valid=1m min_uses=2;

​ 例子中,设置缓存最多缓存1000个日志文件描述符,20s内如果缓存中的日志文件描述符至少被被访问2次,才不会被缓存关闭。每隔1分钟检查缓存中的文件描述符的文件名是否还存在。

总结

​ Nginx中通过access_log和error_log指令配置访问日志和错误日志,通过log_format我们可以自定义日志格式。如果日志文件路径中使用了变量,我们可以通过open_log_file_cache指令来设置缓存,提升性能。

​ 另外,在access_log和log_format中使用了很多变量,这些变量没有一一列举出来,详细的变量信息可以参考Nginx官方文档:

http://nginx.org/en/docs/varindex.html

日志切割

​ 我们知道,nginx会将访问日志写入到access.log日志文件中,天长日久,access.log文件就会越来越大,如果访问量巨大,并不用多长时间,access.log文件的体积就会变得非常大,对于我们的管理工作来说,这是不利的,首先,当我们打开一个非常大的日志文件时,就会比较慢,而且,从一个非常大的日志中找到某个时间段的日志也会比较慢,所以,我们最好将日志按天分割开(或者按照你觉得合适的时间段分隔开),比如,每天晚上0点5分生成一个新的日志文件,0点5分之后(新的一天)的日志写入到新的日志文件中,之前的日志则保留在老的文件中,这样每天就会生成一个日志文件,而不是将所有日志都写入到同一个日志文件中。

步骤

重命名日志文件

​ 不用担心重命名后nginx找不到日志文件而丢失日志。在你未 重新打开原名字的日志文件前,nginx还是会向你重命名的文件写日志,Linux是靠文件描述 符而不是文件名定位文件

向nginx主进程发送USR1信号

​ nginx主进程接到信号后会从配置文件中读取日志文件名称
​ 重新打开日志文件 (以配置文件中的日志名称命名) ,并以工作进程的用户作为日志文件 的所有者 重新打开日志文件后,nginx主进程会关闭重名的日志文件并通知工作进程使用新打开 的日志文件
​ 工作进程立刻打开新的日志文件并关闭重名名的日志文件 然后你就可以处理旧的日志文件了。[或者重启nginx服务]

编写脚本

nginx日志按每分钟自动切割脚本如下 :

新建shell脚本
1
vi   /opt/nginx/nginx_log.sh
1
2
3
4
5
6
7
8
9
10
#!/bin/bash
#设置日志文件存放目录
#LOG_HOME="/home/wwwlogs/"
LOG_HOME="/usr/local/nginx/logs"
#备分文件名称
LOG_PATH_BAK="$(date -d yesterday +%Y%m%d%H%M)".access.log
#重命名日志文件
mv ${LOG_HOME}/access.log ${LOG_HOME}/${LOG_PATH_BAK}
#向nginx主进程发信号重新打开日志
kill -USR1 `cat /usr/local/nginx/logs/nginx.pid`
创建定时任务

创建crontab设置作业

设置日志文件存放目录crontab -e

1
*/1 * * * *  sh /opt/nginx/nginx_log.sh
自动删除日志

7天前的指定日志文件

1
2
3
4
5
6
7
8
9
# touch auto-del-7-day-ago-log.sh
# chmod +x auto-del-7-day-ago-log.sh
# vim auto-del-7-day-ago-log.sh
  find /www/cookie.com/log.cookie.com/ -mtime +7 -name "push*.log" -exec rm -rf {} \;
 
#每天凌晨0点10分执行
# crontab -e
 10 0 * * * /opt/sh/auto-del-7-day-ago-log.sh > /dev/null 2>&1

超过90天的日志文件 删除

1
00 03 * * * find /home/connect/nginx/logs/ -type f -mtime +90 -delete

定时任务表达式

corn从左到右(用空格隔开):秒 分 小时 月份中的日期 月份 星期中的日期 年份

字段 允许值 允许的特殊字符
秒(Seconds) 0~59的整数 , - * / 四个字符
分(Minutes 0~59的整数 , - * / 四个字符
小时(Hours 0~23的整数 , - * / 四个字符
日期(DayofMonth 1~31的整数(但是你需要考虑你月的天数) ,- * ? / L W C 八个字符
月份(Month 1~12的整数或者 JAN-DEC , - * / 四个字符
星期(DayofWeek 1~7的整数或者 SUN-SAT (1=SUN) , - * ? / L C # 八个字符
年(可选,留空)(Year 1970~2099 , - * / 四个字符

常用字符含义

字符 含义
* 表示匹配该域的任意值。假如在Minutes域使用*, 即表示每分钟都会触发事件。
? 只能用在DayofMonth和DayofWeek两个域。它也匹配域的任意值,但实际不会。因为DayofMonth和DayofWeek会相互影响。例如想在每月的20日触发调度,不管20日到底是星期几,则只能使用如下写法: 13 13 15 20 * ?, 其中最后一位只能用?,而不能使用,如果使用表示不管星期几都会触发,实际上并不是这样。
- 表示范围。例如在Minutes域使用5-20,表示从5分到20分钟每分钟触发一次
/ 表示起始时间开始触发,然后每隔固定时间触发一次。例如在Minutes域使用5/20,则意味着5分钟触发一次,而25,45等分别触发一次.
, 表示列出枚举值。例如:在Minutes域使用5,20,则意味着在5和20分每分钟触发一次。
L 表示最后,只能出现在DayofWeek和DayofMonth域。如果在DayofWeek域使用5L,意味着在最后的一个星期四触发。
W 表示有效工作日(周一到周五),只能出现在DayofMonth域,系统将在离指定日期的最近的有效工作日触发事件。例如:在 DayofMonth使用5W,如果5日是星期六,则将在最近的工作日:星期五,即4日触发。如果5日是星期天,则在6日(周一)触发;如果5日在星期一到星期五中的一天,则就在5日触发。另外一点,W的最近寻找不会跨过月份 。
LW 这两个字符可以连用,表示在某个月最后一个工作日,即最后一个星期五。
# 用于确定每个月第几个星期几,只能出现在DayofMonth域。例如在4#2,表示某月的第二个星期三

常用表达式例子

表达式 描述
0 0 2 1 * ? * 表示在每月的1日的凌晨2点调整任务
0 15 10 ? * MON-FRI 表示周一到周五每天上午10:15执行作业
0 15 10 ? 6L 2002-2006 表示2002-2006年的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上午10:15执行作
0 0 10,14,16 * * ? 每天上午10点,下午2点,4点
0 0/30 9-17 * * ? 朝九晚五工作时间内每半小时
0 0 12 ? * WED 表示每个星期三中午12点
0 0 12 * * ? 每天中午12点触发
0 15 10 ? * * 每天上午10:15触发
0 15 10 * * ? 每天上午10:15触发
0 15 10 * * ? * 每天上午10:15触发
0 15 10 * * ? 2005 2005年的每天上午10:15触发
0 * 14 * * ? 在每天下午2点到下午2:59期间的每1分钟触发
0 0/5 14 * * ? 在每天下午2点到下午2:55期间的每5分钟触发
0 0/5 14,18 * * ? 在每天下午2点到2:55期间和下午6点到6:55期间的每5分钟触发
0 0-5 14 * * ? 在每天下午2点到下午2:05期间的每1分钟触发
0 10,44 14 ? 3 WED 每年三月的星期三的下午2:10和2:44触发
0 15 10 ? * MON-FRI 周一至周五的上午10:15触发
0 15 10 15 * ? 每月15日上午10:15触发
0 15 10 L * ? 每月最后一日的上午10:15触发
0 15 10 ? * 6L 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上午10:15触发
0 15 10 ? * 6L 2002-2005 2002年至2005年的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上午10:15触发
0 15 10 ? * 6#3 每月的第三个星期五上午10:15触发

评论